期刊信息
期刊中文名称:《传染病信息》
期刊英文名称:《infectious Disease Information》
出版周期:双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中文
主管:中国融通医疗健康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融通医健期刊出版(北京)有限公司
主编:王福生
电话: 010-66803326
ISSN号:1007-8134
CN号:11-3886/R
邮发代号:82-990
期刊网址:https://crbx.cbpt.cnki.net/
网站访问量
基孔肯雅热诊疗方案(2025年版)
<正>·特别报道·基孔肯雅热(Chikungunyafever, CHIK)是由基孔肯雅病毒(Chikungunyavirus, CHIKV)感染引起,经伊蚊叮咬传播的急性传染病。临床以发热、关节痛、皮疹为主要特征。基孔肯雅热在全球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广泛流行,流行范围呈持续扩大趋势。我国伊蚊分布广泛,近年来已经发生多起境外输入病例导致的本地传播疫情。为进一步规范基孔肯雅热临床诊疗工作,在2008年发布的《基孔肯雅热诊断和治疗方案》基础上,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和诊疗经验,制定本诊疗方案。
乙型肝炎病毒preS基因突变对乙型肝炎病毒相关肝细胞癌的诊断价值
陈秋宇;程倬;邬亚鑫;邓立功;庞红全;目的 分析乙型肝炎病毒相关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患者的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前表面抗原(preS)基因突变特点,描述HBV preS基因突变对HBV相关HCC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9月至2023年9月就诊于达州市中心医院消化内科的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 CHB)患者(CHB组)和HBV相关HCC患者(HCC组)。采用sanger测序法分析preS区突变。结果 HCC组的患者年龄更大、基因型为C型的患者更多、HBV DNA水平更低、甲胎蛋白(alpha fetoprotein, AFP)水平更高(P<0.05)。在HCC组及CHB组中,共有24.41%(31/127)的患者发生preS1缺失,preS1区共发现47.90%(57/119)的点突变;共有16.54%(21/127)的患者发生preS2缺失,preS2区共发现65.45%(36/55)的点突变。preS1区W4P/R/Y、D27G/S、N51Y/T/S/Q/P、I/N56H/W、K57Q/K、A60V、D/A62S/T、G73S/N、A90T/S/G、V95A和L108V/I,以及preS2区T125S/N/P、F141V/L/I、V158A点突变在HCC组中的发生率高于CHB组(P<0.05)。基因型为C型、HBV DNA以及W4P/R/Y(preS1)、A90T/S/G(preS1)、L108V/I(preS1)、F141V/L/I(preS2)点突变可独立诊断CHB患者中HCC的发生。结论 preS区W4P/R/Y(preS1)、A90T/S/G(preS1)、L108V/I(preS1)、F141V/L/I(preS2)与HCC发生相关,使用这些点突变检测将有助于HBV相关HCC的临床诊断。
预后营养指数对人工肝治疗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的预后评估价值
牛宏;姚佳;崔少波;赵志忠;林红;目的 探究预后营养指数对人工肝治疗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epatitis B virus related 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 HBV-ACLF)患者的预后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晋城大医院接受人工肝治疗的HBV-ACLF患者123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完成3个月随访后,根据预后转归分为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对比2组患者基线资料、实验室相关指标水平变化(基线、入院第3 d、入院第7 d、入院第14 d)及预后营养指数、预后营养指数1(入院第7 d预后营养指数-基线预后营养指数)、预后营养指数2(入院第14 d预后营养指数-基线预后营养指数);运用多因素Logistic分析筛选影响行人工肝治疗的HBV-ACLF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评估预后营养指数(基线值及动态变化值)及其联合多因素指标对人工肝治疗HBV-ACLF患者预后的预测效能。结果 与预后不良组相比,预后良好组患者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肝疾病严重程度评分系统(Child-Turcotte-Pugh, CTP)评分、总胆红素、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 IL-6)水平、人工肝治疗次数更低;而白蛋白、基线预后营养指数、血红蛋白(hemoglobin, Hb)、入院第7 d预后营养指数、淋巴细胞计数、入院第14 d预后营养指数、凝血酶原活动度、预后营养指数2、血清钠更高,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人工肝治疗HBV-ACLF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预后营养指数2、血清钠、Hb、淋巴细胞计数、白蛋白、凝血酶原活动度、中性粒细胞计数、总胆红素、IL-6、白细胞计数、人工肝治疗次数、CTP评分、基线预后营养指数。ROC曲线结果显示:预后营养指数2的准确度、灵敏度均高于基线预后营养指数及各项指标,且总胆红素、Hb、凝血酶原活动度、中性粒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白蛋白、淋巴细胞计数、血清钠、CTP评分、IL-6、基线PNI、PNI2、人工肝治疗次数联合检测灵敏度及准确度均高于各单项检测指标。结论 预后营养指数是评估人工肝治疗HBV-ACLF患者预后的有效指标,且总胆红素、Hb、凝血酶原活动度、中性粒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白蛋白、淋巴细胞计数、血清钠、CTP评分、IL-6、基线PNI、PNI2、人工肝治疗次数联合检测的预测价值更高。
甘草酸制剂治疗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的疗效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
杨晓明;陈海兰;杨艳杰;郭艳玲;蒋红伟;王月娇;李磊;徐桂茹;目的 系统评价甘草酸制剂治疗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anti-tuberculosis drug-induced liver injury, AT-DILI)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检索国内外各大医学文献数据库,选择以AT-DILI为研究对象的甘草酸制剂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RCTs)文献,经过筛查后开展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3软件开展Meta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13项RCTs,合计1 435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发现:异甘草酸镁(magnesium isoglycyrrhizinate, MI)治疗患者的有效率显著高于其它甘草酸制剂治疗患者[OR=4.57,95%CI:2.93~7.12,P=0.000];而复方甘草酸苷(compound glycyrrhizin, CG)治疗患者的有效率明显低于其它甘草酸制剂治疗患者[OR=0.37,95%CI:0.24~0.57,P=0.000],亚组分析显示,甘草酸二铵(diammonium glycyrrihizinate, DG)组、复方甘草酸单胺(compound ammonium glycyrrhizin, CAG)组之间治疗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4种甘草酸制剂治疗有效率比较MI > DG,CAG > CG,DG与CAG接近。肝功能指标方面:MI组能明显降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总胆红素水平[均数差=-21.63,95%CI:-32.03~-11.23,P=0.000]、[均数差=-11.07,95%CI:-20.81~-1.34,P=0.030],但是对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影响不大。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MI在治疗AT-DILI有效率、降酶量优于其它甘草酸类制剂,安全性相当。4种甘草酸制剂治疗有效率比较MI > DG≈CAG > CG。
恒温扩增技术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核糖核酸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病情监测中的应用
贾佳;陈楚;旦正尖措;目的 验证恒温扩增技术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核糖核酸(ribonucleic acid, RNA)的方法学性能,并探讨HBV RNA定量检测在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 CHB)患者病情监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RNA捕获法检测HBV RNA进行精密度、最低检出限、线性和准确性的性能验证。纳入2022年7—9月在陕西省中医医院确诊并住院治疗的CHB患者共计128例,高敏HBV脱氧核糖核酸(deoxyribonucleic acid, DNA)定量检测结果均为“<10IU/mL”或者“未检出”,同时进行HBV RNA定量检测,分析患者HBV RNA水平与HBV DNA、HBeAg以及肝损伤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 低值和高值的批内精密度分别为3.01%和2.56%;批间精密度分别为3.74%和2.60%;对接近最低检出限的样本重复检测20次,检出率为100%;此方法学在HBV RNA浓度为1.0×102~1.0×108拷贝/mL的范围内呈现线性关系(R2=0.996 7)。HBV DNA定量结果低于检测下限组的HBV RNA阳性率为70.73%,HBV DNA未检出组的HBV RNA阳性率为43.68%,2者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4);2组之间的HBV RNA定量检测值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HBeAg阳性者的HBV RNA阳性率为89.47%,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LT)异常率57.89%;HBeAg阴性者的HBV RNA阳性率为45.87%,ALT异常率49.54%;2组之间的HBV RNA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而ALT异常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02)。HBV RNA阳性的患者ALT异常率为66.7%,HBV RNA检测阴性的患者ALT异常率为37.1%,2者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恒温扩增法检测HBV RNA性能可靠,在HBV DNA低于检测下限的经治CHB患者中仍能有效检测到病毒RNA,可用于该类患者的病情监测。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肝癌患者外科诊疗的思考与建议
雷光林;李媛媛;李智;胡雄伟;洪智贤;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对人民的生命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威胁。在新冠肺炎疫情下,如何应对肝胆外科肝癌患者的门诊筛查、病房管理以及安全地实施肝癌手术,都是对肝胆外科医师提出的新挑战。我们认为,该病的临床处置应在筛查新冠肺炎的前提下,遵循正规操作流程,做好充分防护。对于需要急诊治疗但无法排除新冠肺炎的肝癌患者,须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手术方式及手术室条件,慎重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整个诊疗过程必须遵从既保证患者的安全及疗效,又要降低医护人员感染风险的原则。
布鲁氏菌病诊疗指南(试行)
<正>2012年10月8日布鲁氏菌病(又称布鲁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感染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疾病。患病的羊、牛等疫畜是布病的主要传染源,布鲁氏菌可以通过破损的皮肤黏膜、消化道和呼吸道等途径传播。急性期病例以发热、乏力、多汗、肌肉、关节疼痛和肝、脾、淋巴结肿大为主要表现。慢性期病例多表现为关节损害等。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防治指南(2018更新版)
<正>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是一种与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 IR)和遗传易感密切相关的代谢应激性肝损伤,疾病谱包括非酒精性肝脂肪变(non-alcoholic hepatic steatosis)、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 NASH)、肝硬化和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1-2]。NAFLD不仅可以导致肝病残疾和死亡,还与代谢综合征
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7年版)
<正>一、概述原发性肝癌是目前我国第四位的常见恶性肿瘤及第三位的肿瘤致死病因,严重威胁我国人民的生命和健康[1,2]。原发性肝癌主要包括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肝内胆管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和HCC-ICC混合型三种不同病理类型,三者在发病机制、生物学行为、组织学形态、治疗方法以及预后等方面差异较大,其中肝细
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诊疗指南(2023年版)
赵顺英 ;钱素云 ;陈志敏 ;高恒妙 ;刘瀚旻 ;张海邻 ;刘金荣;<正>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 MPP)是我国5岁及以上儿童最主要的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CAP)。如何早期发现重症和危重症病例、合理救治、避免死亡和后遗症的发生是MPP诊治的核心和关键问题。为此,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委托国家儿童医学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牵头撰写儿童MPP诊疗指南。国家儿童医学中心组织了国家呼吸病临床研究中心、全国儿科呼吸、重症、血液、影像、检验、药学等多学科专家,参照现有国内外证据和经验制定了本诊疗指南,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防治指南(2018更新版)
<正>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是一种与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 IR)和遗传易感密切相关的代谢应激性肝损伤,疾病谱包括非酒精性肝脂肪变(non-alcoholic hepatic steatosis)、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 NASH)、肝硬化和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1-2]。NAFLD不仅可以导致肝病残疾和死亡,还与代谢综合征
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9年版)
<正>1概述原发性肝癌是目前我国第4位常见恶性肿瘤及第2位肿瘤致死病因,严重威胁我国人民的生命和健康[1-2]。原发性肝癌主要包括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肝内胆管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 ICC)和HCCICC混合型3种不同病理学类型,3者在发病机制、生物学行为、组织学形态、治疗方法以及预后等方面差异较大,其中HCC占85%~90%,因此本规范中的"肝癌"指HCC。
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诊疗指南(2023年版)
赵顺英 ;钱素云 ;陈志敏 ;高恒妙 ;刘瀚旻 ;张海邻 ;刘金荣;<正>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 MPP)是我国5岁及以上儿童最主要的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CAP)。如何早期发现重症和危重症病例、合理救治、避免死亡和后遗症的发生是MPP诊治的核心和关键问题。为此,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委托国家儿童医学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牵头撰写儿童MPP诊疗指南。国家儿童医学中心组织了国家呼吸病临床研究中心、全国儿科呼吸、重症、血液、影像、检验、药学等多学科专家,参照现有国内外证据和经验制定了本诊疗指南,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22年版)
尤红 ;王福生 ;李太生 ;孙亚朦 ;徐小元 ;贾继东 ;南月敏 ;王贵强 ;侯金林 ;魏来 ;段钟平 ;庄辉;为了规范和更新慢性乙型肝炎的预防、诊断和抗病毒治疗,实现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2030年消除病毒性肝炎作为公共卫生危害”目标,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和感染病学分会于2022年组织国内有关专家,以国内外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进展为依据,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更新形成了《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22年版)》。以更广泛进行筛查、更积极抗病毒治疗为原则,为慢性乙型肝炎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血管导管相关感染预防与控制指南(2021版)
<正>留置血管内导管是为患者实施诊疗时常用的医疗操作技术。置管后的患者存在发生血管导管相关感染的风险。血管导管根据进入血管的不同分为动脉导管和静脉导管,静脉导管根据导管尖端最终进入血管位置分为中心静脉导管和外周静脉导管。一、血管导管相关感染的定义血管导管相关感染是指留置血管导管期间及拔除血管导管后48小时内发生的原发性、且与其他部位感染无关的感染,包括血管导管相关局部感染和血流感染。患者局部感染时出现红、肿、
栏目下载中心
